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络文摘 > 2012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三大奖项简介

2012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三大奖项简介

2012年度诺贝尔奖已经尘埃落定,奖项各归其主。今年诺贝尔奖给了中国人很大的惊喜,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希望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们能够在更具影响力的自然科学三大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上有所建树。下面,我们简要回顾下2012年自然科学方面的三大奖项及其获奖者。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约翰·戈登(Sir John Bertrand Gurdon),1933年出生于英国汉普郡。197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83年进入剑桥大学动物系,担任细胞生物学讲座教授,现任职于剑桥大学戈登学院。1989年获得以色列沃尔夫医学奖。被誉为动物细胞全能型研究的先驱。

山中伸弥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人之一。2007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鼠的实验,发现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特征的方法。此方法诱导出的干细胞可转变为心脏和神经细胞,为研究治疗目前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大助力。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因为其免除了使用人体胚胎提取干细胞的伦理道德制约。山中伸弥是第19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是继1987年利根川进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日本人。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奖。这两位物理学家用突破性的实验方法使单个粒子动态系统可被测量和操作。他们独立发明并优化了测量与操作单个粒子的实验方法,而实验中还能保持单个粒子的量子物理性质,这一物理学研究的突破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勒夫科维兹(Robert J. Lefkowitz)与布莱恩·K·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勒夫科维兹于1968年采用放射现象追踪细胞受体,他将碘同位素附着于不同激素,在放射物的帮助下成功揭示了一些受体,其中包括肾上腺素的受体即β-肾上腺素受体。他的科研团队将该受体从“藏身”的细胞壁中提取出来对其运作机制有了初步了解。20世纪80年代,该领域研究又有了跨越式发展,科比尔卡通过巧妙的实验方法将β-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信息从庞大的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来。科研人员发现,β-肾上腺素受体与眼中能捕获光线的受体相似,他们并意识到一定存在一个看起来相似且功能模式相同的受体家族。如今,人们把这些受体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其中包括光受体、味道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这类受体拥有上千个基因编码。目前,约有一半药物都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而实现药效的,因此研究和了解“G蛋白偶联受体”至关重要。

发表评论

最新发布

访客留言

网站导航

按月检索

农业学人王海波的微博 种业大数据平台 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