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中心在作物热激转录因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遗传生理研究所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在植物热激转录因子领域的研究成果由《BMC Plant Biology》在线发表。这是自2019年来实验室在该领域发表的第7篇SCI论文。
近日,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遗传生理研究所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在植物热激转录因子领域的研究成果由《BMC Plant Biology》在线发表。这是自2019年来实验室在该领域发表的第7篇SCI论文。
徐显,女,研究员。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大。现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学术带头人,获第四届河北省优秀发明者称号。
柴建芳,男,博士,研究员。1964年出生,1988年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毕业,先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从事作物种质保存技术方面的研究,1998年调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原理化所)从事小麦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2000年曾在加拿大列桥研究中心(Lethbridge Research Centre)进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2006年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与小麦加工品质和营养高效有关的基因克隆及其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按照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总体安排,省科技厅组织专家于2013年5月12日至18日对生命领域的3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10年至2012年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估。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被评为良好等次。
为努力将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办成有影响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基地,发挥好作为省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并提高仪器、设备及场地的利用率,中心常年对省内外科研和教学单位实行开放,并根据自身优势、特长承担委托服务。
该品种是利用“一年多代的植物快速育种技术”(国家发明专利),以石4185为基础,以小麦-簇毛麦易位系(含6VS、带Pm21基因、对白粉病免疫)92R137为供体,经5轮回交,然后自交并进行多年的大田评价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即保留了石4185优良种性——丰产、耐旱,是一个极有大面积推广前景的品种。
利用棉花“温室加代与大田选择相结合”一年3代快速育种技术,在保证棉花高产、优质、抗病虫基础上以培育"优异株型"为突破口,将棉花高产、优质、抗病虫、易管理(整枝省时)多个有利基因尽快聚合为一体,达到棉花高产、稳产、优质、管理省工省时即高产、稳产、高效的棉花新品种。
赵和,男,1962年12月生,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研究员,植物转基因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三级学科带头人,河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从事小麦分子遗传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