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委员 建立蔬菜产业多方协作机制
“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多方面意义,既可以丰富和提升城乡人民生活,又可分减粮食需求压力”,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科院副院长王海波提案,建立蔬菜产业发展多方协作机制。
他说,目前促进农民增收的最大难题依然是从事传统、低效益农业的人太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把传统意义的农民分流到高效益的农业产业。而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农业中的高效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甚至还可以成为衍生其他新兴产业的源泉。因此,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是推动“三农”进步的最现实途径之一。
为使我国的蔬菜产业尽快进入良性规道,王海波委员建议建立支持蔬菜生产的资金保障机制,尽力降低信贷门槛,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设立国家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以项目形式支持那些缺乏启动资金的农民发展蔬菜产业,以两三年为周期,待其进入正常收益期后将项目资金等额收回滚动使用,国家贴息。
“建立推动企业参与蔬菜流通、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引导激励机制”,王海波委员认为,高水平企业的参与是撬动蔬菜产业发展、繁荣、上档次、提水平、增质量、保安全等的关键“支点”。因此,国家应该用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那样的做法和态度,支持和培育一批在蔬菜产业发展上有创新能力和带动作用、对农民和消费者都负责任的龙头企业,并通过广大菜农和消费者定期投票的方式选拔模范优秀企业予以奖励。
蔬菜的生产与供应,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又不是简单的市场经济关系,而是涉及民生、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甚至还可以成为政治问题,当涉及到跨行政区的问题是往往需要一种协作机制。为此,他建议中央政府帮助建立一种多方协作机制,在生产布局、品种安排、产品加工、上市档期、市场对接等方面定期会商,沟通信息,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京津中高端市场在河北的蔬菜基地建设,建立与京津中高端市场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
燕赵都市网讯(特派记者刘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