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委员 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担忧太过
对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转基因食品的忧虑,作为植物基因工程专家的王海波委员表示,“公众对转基因的担忧太过,超出了理性范围。”王海波表示,转基因产品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般可怕,他给出了自己的三大理由: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外源基因的导入是以生命体能够适应、能够存活为约束前提的(即生物选择)。与常规方法相比,转基因少了品种改良时非必要基因的连锁性拖累。当然,所选的基因可能是常规技术不能实现的基因重组,但这些都是在严格的生物选择和人为选择下进行的。转基因技术的运用,旨在增强对生物品种改良的针对性,使被改良的品种有针对性地具备某种对人类有益而无害的特性。打个比方说,给棉花植入抗虫基因,这些基因是针对某类害虫的特殊环节而进行打击的专门钥匙,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关系,只对所防的虫发挥作用,对人体却没有类似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说,每一个转基因产品的审查、审批和把关都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多项检查符合要求后才会准予生产释放。
从现实结果来看,目前推广的转基因植物,其好处是难以替代的,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当年几乎无法进行下去的棉花生产得以更好的继续,还减少了因使用农药造成的人畜中毒事件的发生和环境污染。再比如,木瓜因感染病毒病不等结瓜就会死掉而导致木瓜危机,正是由于给木瓜转了抗病毒的基因,今天人们才仍然有木瓜可吃。还有美国的大豆因转了抗除草剂的基因,使美国的大豆生产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和豆油的进口国,其中绝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但转基因食品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与未知的长期效应,其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
《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日前提出,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公众权益。而农业部近日也向农业系统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开展农业转基因科普宣传活动。
□名词解释
转基因
利用DNA操作技术,从某种具有人类所需优良性状的生物中有针对性地分离出与该性状相应的基因,植入到另一种也需要该性状的生物体基因组内,使这种生物也获得该优良特性。一般的杂交育种只能在同物种之间进行,远缘杂交虽然可突破物种的限制,但成功率很低,另外还常常把人们不想要的性状连锁着带进去。转基因原则上可在完全不同的物种之间进行基因的交流与重组,但现实操作中并非这么理想化的简单,现在比较成功用于转基因的性状多是些蛋白水上平直接表现的性状。生物体中的基因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一个一个的独立发挥作用,而是存在着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分工配合上很复杂的“基因社会”。这使得所谓转基因可以不受生物的任何限制的说法大打折扣,当所选的性状超出由单一蛋白控制时,这种性状只能在同类或相近物种中进行选择。目前世界上流行的转基因植物主要有两类:抗虫、抗除草剂。抗虫转基因植物,转入的是经过改造的来源于细菌的“Bt基因”,该基因只对鳞翅目昆虫有作用,虫子吃了转该基因的使植物后不能消化,因该基因产生的蛋白像钥匙对锁一样地专作用于虫子直肠上的一种重要蛋白,使虫子撑饿而死。转抗除草剂基因是使植物获得抗除草剂的能力,也是表现在蛋白水平,可分解、破坏除草剂。(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 王海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