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发布 > 最新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最新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2017年6月,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种业发展新形势对品种审定工作的新要求,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以下简称《审定标准》)进行修订。新修订的《审定标准》已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施行,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修订《审定标准》的重大意义

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品种提出的新要求,品种审定工作要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高品质为方向,以鼓励创新为目的,以种性安全为核心,把绿色、专用和特用指标放在突出位置。品种审定标准是品种选育的指挥棒。当前,必须按照农业结构性改革的需要,调整品种审定标准,引导品种选育工作调整方向,加快选育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种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为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品种支撑。

二、准确把握修订《审定标准》的主要原则

品种审定标准的设立应按照以下三大原则进行分类。

(一)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高产、稳产品种审定。满足“藏粮于技”、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新品种的要求。

二)突出绿色发展。有利于节水、节肥、节药品种审定,有利于优质、适宜机械作业品种审定,有利于有害物质低累积品种审定,以满足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品种的要求。

三)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工专用型及特殊用途品种审定,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

三、从实际出发科学掌握品种分类标准

品种审定委员会按照高产稳定、绿色生态和特殊用途三类,分别制定了各作物相应的审定标准。

(一)高产稳定品种。要求品种高产稳定,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骨干品种)增产3%以上。

(二)绿色生态品种。要求品种具有抵御非生物逆境(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异常气候等)、生物侵害(病虫害等)、水分养分高效利用和品种优良等性状,从而大幅度节约水肥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适宜机械作业或轻简化栽培,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品种试验产量可适当降低,具体由专业委员会把握。

(三)特殊用途品种。考虑到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对于特殊用途品种,种子企业可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提出品种审定标准报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并自行开展相应作物品种试验。除已列出的不同作物特殊类型品种外,其他特殊类型品种企业可自行确定。

四、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品种试验完善《审定标准》

我国农业发生千年之变,种业也处于变革活跃时期,品种审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农业生产筛选最先进、最适应的新品种。各专业委员会按照《审定标准》,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和种业发展对品种的新要求,认真做好品种审定工作,并要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科学确定品种类型,把握审定标准。在品种审定过程中出现品种试验和《审定标准》不适应生产实际的情况,随时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经主任委员会研究同意及时对试验进行调整,对《审定标准》进行补充完善。

附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1 基本条件

1.1 抗病性

长江上游冬麦区条锈病中感以上、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赤霉病中感以上、东北春麦晚熟区秆锈病中抗以上。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北部春麦区品种、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对鉴定病害有一种以上(含)为非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麦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长江上游麦区冬麦品种: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长江中下游麦区冬麦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抗寒性。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旱薄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抗旱性,抗寒性。北部冬麦区水地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抗寒性。北部冬麦区旱地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黄矮病,抗旱性,抗寒性。北部春麦区品种:叶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东北春麦区早熟品种:叶锈病和白粉病。东北春麦区晚熟品种: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腐病。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西北春麦区旱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抗旱性。

1.2 抗倒伏性

每年区域试验倒伏程度≤3级,或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比例≥70%。

1.3 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的品种。

1.4寒性

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北片麦区抗寒性鉴定,或试验田间表现,越冬死茎率≤20.0%且不超过对照的品种。

1.5 品质

分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类,品质指标达到不强筋和弱筋的,归为中筋。

2 分类品种条件

2.1 高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品种或杂交品种且同等级品质,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比对照不减产;每年区域试验增产≥2.0%、生产试验不减产试验点比例≥60%。

申请审定品种为杂交中筋品种,对照品种为常规中筋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5%,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5%的试验点比例≥60%。

2.2 绿色品种

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抗、黄淮冬麦区中抗的品种。

节水:节水指数大于0.8且节水试验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的品种。

节肥:在比常规施肥量减少20%以上试验条件下比对照增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的品种。

抗旱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2级以上的品种。

抗穗发芽品种:白皮小麦抗穗发芽性检测(小麦抗穗发芽性的检测方法 NY/T1739-2009)结果达到抗以上级别的品种。

早熟品种:长江中下游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比对照品种平均早熟2天(含)以上的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与对照产量相当的品种。

强筋品种:籽粒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0%、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30.0%、面团稳定时间≥8.0分钟且每年不低于7分钟。

弱筋品种:籽粒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2.5%、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26.0%、每年面团稳定时间<3.0分钟。

2.3 特殊用途品种

糯小麦:支链淀粉含量(%)。

彩色小麦:除红色之外的其他籽粒颜色。

发表评论

最新发布

访客留言

网站导航

按月检索

农业学人王海波的微博 种业大数据平台 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