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签为 "分子育种"的文章
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我国粮食增产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科技进步,常规育种在选育品质、抗病虫和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性状时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日益突出。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替换等,可颠覆传统农作物育种模式,实现精准化品种改良,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基因编辑技术这个热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以下简称“育种专项”)在“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等两个项目中进行了专门的部署。为进一步加强上述两个项目与上下游开展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研究的其他团队的协同创新,育种专项管理团队设立了基因编辑项目群,并于2018年6月8日组织召开“基因编辑技术研讨会暨项目群交流会”。中国科学院陈晓亚院士、美国科学院朱健康院士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等18家科研机构基因编辑领域的权威专家、青年学者代表和育种专项基因编辑项目群部分首席、课题主持人以及项目骨干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农村中心副主任、育种专项主任黄圣彪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项目专员主持。
发表时间: 七月 20, 2018 | 日志分类:
植物基因信息
本文要阐述什么是分子标记育种,为什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还不够,以及为什么下一代植物育种技术也同样重要。
发表时间: 五月 12, 2015 | 日志分类:
学术沙龙
育种专家创造出了满足现代化农业需求的作物,却让超市里的水果和蔬菜变得寡淡无味、缺乏营养。基因工程的改良作物,会把饱受争议的转基因成分推上农产品货架。现在,科学家更倾向于利用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来改良作物,该技术把传统育种与DNA快速分析结合起来,并且不会引入转基因成分。过去,公立大学的植物育种专家会把改良后的作物赠与农民。现在,他们不得不将把种子交给大型私营公司,为其注册许可证。然而很多人认为,那些大型私营公司的势力已经大得过了头。
发表时间: 十二月 4, 2014 | 日志分类:
网络文摘
为提高科研水平,5月4日,旱作所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主任王海波研究员来所作题为《当今遗传学及育种学原理发生的一些变迁》的专题报告。王院长结合科研工作讲述了对遗传学观念、育种学原理的一些思考和发现,并针对自交不纯合、基因的复杂性、生理连锁等内容对做好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王院长还强调田间观察对于试验的重要性,指出眼看的范围远远大于分子检测,并形象的比喻成:观察+思考=慧眼。
发表时间: 五月 7, 2014 | 日志分类:
新闻动态
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以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分子育种技术已成为植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在推动植物育种科学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经验育种”正逐步向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转化。分子育种技术做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更是解决我国粮食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植物品种遗传改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组织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发展,进一步提高植物育种科学的创新能力,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协办的“全国植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技术论坛”定于2014年5月16日-18日在北京召开。
发表时间: 四月 6, 2014 | 日志分类:
新闻发布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爱民教授到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交流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主任王海波、遗传生理所所长、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副主任关军锋、副主任王占武等热情地接待了张教授。中心主要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
发表时间: 十一月 29, 2013 | 日志分类:
交流访问,
新闻动态
2011年8月23日至29日,植物转基因中心主任王海波赴澳大利亚参加了“全澳小麦育种大会”和“第二届中澳小麦遗传育种论坛”、并参观考察了西澳大学、莫道克大学和CSIRO的植物学研究所。
发表时间: 九月 7, 2011 | 日志分类:
新闻动态
植物转基因中心王海波主任应邀参加了于2010年5月24-26日举行的“2010年中-澳小麦遗传与分子育种双边研讨会”,并做了题为“小麦分子育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本文为王海波研究员所做报告的中文摘要,英文读者请点击链接>>阅读英文摘要。同时,王海波研究员也真诚欢迎相关研究人员点评。
发表时间: 六月 1, 2010 | 日志分类:
海波文集
2010年5月24-26日,中-澳小麦遗传与育种研讨会(Australia-China Wheat Genetics and Breeding Workshop)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30余名小麦遗传与育种专家以及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参加了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加强中国-澳大利亚在小麦遗传与分子育种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
发表时间: 五月 31, 2010 | 日志分类:
新闻动态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韩士德 在国家“863”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植物分子育种取得长足进步,已建立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并正由传统的“经验育种”逐步跨入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这是记者从16日闭幕的首届中国(博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上了解到的。
发表时间: 一月 22, 2010 | 日志分类:
植物基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