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签为 "孟德尔因子"的文章

The cell state hypothesis like a “Mendel’s law”in plant tissue and cell culture

1996年我应邀到韩国做“组织培养中的细胞状态调控”的报告,美籍韩裔科学家Ok Young Lee-Stadelmann博士(对我人生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导师之一)帮我做翻译,她向听报告的师生们介绍说“这是组织培养中的孟德尔定律”。在此,我把恩师称之为“组织培养中的孟德尔定律”以英文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作物育种科学技术的进展

植物育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农作物物种的驯化,作物驯化和选择育种的历史超过了10000年。人类从众多的个体中,把可能由于突变或者重组而表现非凡的个体识别并选留下来,然后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繁殖他们最喜爱的类型。最后成为农家地方品种。但驯化之后,作物的改良非常缓慢,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17世纪和18世纪处于启蒙运动的欧洲,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刺激提高作物产量的渴望,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有用植物,但是植物改良超前于遗传学发展,此时兴起的植物学,授粉、杂交以及杂种优势现象的阐述对系统育种作出了贡献。但是直到达尔文和孟德尔学说的问世,才引发了过去100多年作物遗传育种的大发展。

王海波主任到石果所与青年科技人员座谈交流

2014 年11月3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主任王海波研究员到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与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座谈。王海波副院长做了“分子生物学时代需重新认识孟德尔和米丘林”的学术报告,就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孟德尔和米丘林遗传学的实质和贡献进行了讲解,提出了在农业科研中要将孟德尔和米丘林遗传学观点进行联合和互补的科学理念,为青年科技人员果树分子生物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小麦分子育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植物转基因中心王海波主任应邀参加了于2010年5月24-26日举行的“2010年中-澳小麦遗传与分子育种双边研讨会”,并做了题为“小麦分子育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本文为王海波研究员所做报告的中文摘要,英文读者请点击链接>>阅读英文摘要。同时,王海波研究员也真诚欢迎相关研究人员点评。

如何看待当今的生命科学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生命科学突破,主要是围绕着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展开的,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遗传学方面,最核心的两个突破是:“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中心法则”的建立。这两个突破,几乎回答了“遗传”的全部问题,并回答了“变异”的重要问题。“分子遗传学”由此建立,并承担了“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基因工程”也因此而诞生。后来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所有突破和重大进展,都是对这两大突破所规划“脉络”的细化、延伸,或补充、完善。

网站导航

按月检索

农业学人王海波的微博 种业大数据平台 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