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王海波 用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
“是一种必然,产业化也会把标准化作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会把标准化看作是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把标准化推向更高水平。”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海波说,农业产业程度不高的问题困扰行业已久,在“新”农村里大“兴”标准能够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使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推动,应该说是没有“质量”的。
他举例说,在我国南方香蕉主产省份,若整个香蕉产业都采用标准化生产后,每亩可增产500多公斤,而香蕉品质提高后,每公斤又可多卖0.2元,这样农户每亩就可多挣800多元。由此可见,标准化生产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产业的产业化水平,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起农民的腰包,让农民得到实惠。
“农业标准化的广泛执行,除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给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能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王海波说,产品质量提高了,国外技术壁垒对其影响就相对降低了,同时也提升了我国的进口“门槛”,将不合格农产品挡在国门之外。
发表评论